悲哭大汉的曹子建如何一副好牌打烂,最终成全了曹丕
发布于:2023-03-31 09:21:14
发布于:2023-03-31 09:21:14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若论谁是第一英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怎么安排,曹操都是绕不开的人物,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应该就是统一了北方,为以后司马氏重新统一天下,结束分裂奠定了基础。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儿子们也非常出色,最出名的莫过于曹丕和曹植了,这两人也是曹操心中继承人的唯二人选,所以随着曹操称王之后,二人的明争暗斗就进入了白热化。
论文采,弟弟曹植很明显压哥哥曹丕一头,世人皆知曹子建文采超群,当年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
才气逼人的曹植一气呵成,写下了流传后世的《铜雀台赋》(片段截取):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也难怪就连后来傲气冲天的谢灵运都曾言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二子之中,我想曹操应该是更爱曹植,事实上曹操也确实很偏爱曹植。建安16年,年纪轻轻的曹植被封为平原侯,建安19年,又改封为临淄侯,可见曹操对他的喜爱程度。
曹操自己本身也是文学家,而且曹植身上的洒脱和真性情也和曹操有相似之处。对于这样的儿子他起初是寄予厚望的。因此,曹操多次有废长立幼的心思。
可政治家终归是政治家,江山要胜过个人情感,虽说曹植有像曹操的一面,但也仅仅是文人气质相像,自古以来,君王可以有文采,但不能仅仅只有文采,对于真性情且有着贵族气质的曹植来说,即使才高八斗,也仅仅只是诗词歌赋。
事实证明
面对着自己艰难创业打下来的江山,且有百官的多次劝阻,曹操最终还是放弃了个人偏好从而选择了更适合做皇帝的曹丕。
事实也证明,曹操没有看错,曹植的天才只是在于诗词歌赋,他的任性而行,嗜酒成瘾使得曹操失望至极已至直接放弃了他
建安二十二年,万户侯曹植在一次醉酒后,擅自直闯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的司马门,奔驰于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驰道。这种“目无君父”的出格行为,直接导致了曹植从此失去了候选人的争夺资格。
即使如此,曹操依然还没完全放弃曹植,建安24年,镇守荆襄的大将曹仁为关羽所围,曹操连发26军前去支援,曹植也是其中一军的统帅。
这是曹操对曹植的最后一次予以重任,可惜曹植再一次因为醉酒而错失了让曹操对他改观的机会。
因此也可以说,曹丕的成功有一半得归功于曹植的放性而为。
相比之下,哥哥曹丕隐忍沉着的性格却是非常适合做一个君王,虽不及曹植才华横溢,却也是文武双全,且论政治手腕,曹丕胜过曹植多矣!
随着曹丕正式被立为世子,更加上曹操的过世,曹丕开始释放多年积压的情绪和压力,在其践阼后,更是展现出作为帝王的冷酷无情,杀伐果断。很快铲除了曹植的势力,至此曹植的好日子宣告结束。
虽然曹丕给了他封地,但“名为王侯,实为囚徒”,曹植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可谓徒有虚名。
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也当然想建功立业。曾多次上表毛遂自荐,希望为国效力,可惜没人给他机会,曹丕如此,即使后来继位的曹叡面对曹植这个叔叔,依然如此。最高级的伤害是什么,无非也就是不杀,不用,不理了。
再热烈的心没有回应也有冷却的一天,曹植终于心灰意冷,接受命运无情的安排。
魏明帝太和六年二月,年近四十一岁的曹植在郁郁寡欢中离世。可惜这位才高八斗的文学天才。惜哉!痛哉!悲哉!
陈寿《三国志》魏书卷十六,任苏杜郑仓传中写苏则有写到:
初,则及临菑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
关于曹魏代汉自立,曹植知道后为什么悲哭,是对曹丕的恨还是对大汉的忠,又或是二者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