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犯罪中止指的是什么

发布于:2025-01-11 22:08:01

犯罪中止是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 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犯罪中止可以是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也可以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对于中止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如果造成损害,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是其本质特征,也是它与预备犯、犯罪未遂区别的标志。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而犯罪中止则是出于行为人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犯罪或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预备阶段的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阶段,因为某种原因自动放弃犯罪,例如甲某准备了毒药杀害其夫,因为害怕而没有敢下毒,后来放弃杀人念头,把毒药扔掉。

实行阶段的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实行阶段,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例如李某在欲实施杀人行为的过程中,因王某的哀求而心生怜悯,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并采取了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措施(即帮助王某包扎伤口)。

共同犯罪中的中止:

在共同犯罪中,一名共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中止。这要求共犯之间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并且中止行为需要满足共同犯罪和犯罪中止的条件。

总结: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根据其行为的损害程度,可能会获得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的待遇。犯罪中止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行为选择以及犯罪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