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四圣荀子除名(荀子为什么被逐出孔庙?)
发布于:2024-09-15 09:22:43
发布于:2024-09-15 09:22:43
荀子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怎么成为了儒家的“异类”,又为何被逐出孔庙。
这一切都与他的学说观点有很大关系。荀子不仅传承和发扬了儒家文化,并且吸收和借鉴了诸子百家的学说。
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在人性的问题上,提倡“人性本恶,化性起伪”。在荀子看来人的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饿了就要吃,冷了就要暖,困了就要睡,一切都是由欲望驱使,一切以对自我有利为根本。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隆礼重法,以礼仪教化去规范人的利欲性,依然无法去除人性中的恶,就需要用法去惩戒恶人。
那么礼法又以什么为标准呢?以古圣先贤的礼法去治理现在的人,还是根据现实的情况去治理。荀子认为事物是发展的,礼法也应该发展,批判复古倒退的治理,而应该着眼于现在。
荀子的思想偏向于现实主义,具有更多的事功性,相对更强调礼法的功用。
他的这一思想,造就了他的两个弟子。他的弟子并没有成为儒家,而是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和李斯
在战国后期,诸子百家之争主要是儒家和法家之争,也是理想与现实的之争。
对于当时的情况而言,各国期望统一其他国家,崇尚武力。儒家的“仁政”、礼仪教化与事功性更强的法家相比,一个相对务虚,一个相对务实。
不言而喻,法家更加具有优势。
秦统一六国,在李斯的建议下,发生了焚书坑儒的事件。虽然是为了统一文化,却为荀子被逐出孔庙埋下了隐患。
汉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荀子的隆礼重法,所以,儒家学者对于荀子极为推崇,所引用的儒家经典也以荀子的为主。这一时期荀子的儒家地位超过孟子很多。
唐朝,佛家和道家的兴盛,儒家势微。作为大儒的韩愈为了复兴儒家道统,荀子学说的厚今薄古和孟子学说的厚古薄今,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分歧,成为韩愈利用的工具。
为了恢复旧有的礼制,孟子崇尚古代礼法,人性本善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韩愈评价:孟子尊崇礼法,与孔子一脉相承,而荀子过于事功,虽然也尊崇礼法,却在人性上有小的瑕疵。
这成为了荀孟相重向荀子被贬抑,以致被逐出孔庙的转折点。
宋朝,程朱理学的兴起,“存天理灭人欲”以孟子的性善论为立论的基础。作为对立面的荀子的性恶论就成为了批判的对象。
为了批判荀子也出现了各种证据。
荀子性恶论的事功性,他的弟子李斯的焚书坑儒,还有荀子对于孔子的评议和对孟子学派的性善论的辩驳。
荀子对孔子的评议主要是记述了孔子的一件事情。
孔子为鲁司寇,七日杀少正卯。
孔子成为了鲁国的司寇,为了鲁国的强大,成为司寇才七天就杀了乱政的平级大夫少正卯。
这个事情荀子是赞成孔子杀少正卯的,而在抨击荀子的儒家学者看来,这就是荀子在非议孔子。
首先,孔子主张仁义,当政七天就杀了人,这不就是不仁义吗?你荀子作为孔子的学生,记录老师的污点居心何在?连点尊师重道都不讲?
其次,这个事情真的发生了?为什么没有其他记载?没有的事情被你说成有了,你有大罪啊!
所有这些事情最终导致荀子在明朝嘉靖九年被逐出孔庙。
荀子的被逐,只是说了实话的错。
孟子告诉你理想很丰满,荀子说还有骨感的现实。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有人天天给你打鸡血,诉说着各种美好,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还有许多的不美好甚至是残酷,这个点破美好的人,就成了众矢之的,成为了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