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发布于:2024-09-29 08:53:25
发布于:2024-09-29 08:53:25
在古代,华夏文明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许多条涓涓细流,它们在流淌的途中有的会水尽干涸,有的会互相交汇,但最终大多都会不可避免的流向那一片大海。
匈奴便是那其中的一条细流,在流淌途中与其他细流不断交汇,然后有的流向远方汇入其他河流,大部分都流向了大海。
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便是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原汉族差点就被匈奴等游牧民族给杀灭了种;也是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民族大融合。而匈奴就是在这个大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但即使匈奴已经消亡了1500多年,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重重一笔直到今天都还令人印象深刻。在最令古中国头疼的外敌排行榜上他们一定是名列前茅。
首先,纠缠时间最久。从战国末期起,以五胡乱华而终,匈奴与各中原王朝反复交战了700多年;
其次,威胁性极大。匈奴在鼎盛时期,疆域甚至是汉朝两倍还多,并且鼎盛时期的匈奴在军事实力上也一度压着汉朝打。在汉朝建立之初,甚至不得不以和亲、献财等手段来维持与匈奴的和平。
最后,破坏性极强。匈奴多次侵入中原,攻城屠戮,掠夺财物人口,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深重苦难。甚至还是后来使“中原沦陷”、差点让中原汉族被杀灭种的首要元凶。
但是最终,再强悍的匈奴也与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被卷入了历史的滚滚洪流,走向了消亡。
那么,匈奴这个民族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与中原华夏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深纠葛?为什么他们来得轰轰烈烈,最后却走得无声无息?他们最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这个令古中国最头疼的外敌的前世今生。
1、万里长城怎么来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的。
两三千年前,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氏族部落,有东胡、丁零等。其中一支分布在内蒙古阴山山麓及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部落便被称为匈奴。
战国末期,与秦始皇同一时期,匈奴部落里也出了一个武力过人、雄才大略的人物,叫做头曼。头曼率领匈奴四方征战,不断吞并着周围的部落,使匈奴逐渐壮大。
很快,匈奴就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化、军事化的部落,性质从氏族部落慢慢转型为国家,头曼也从氏族首领转型成为国家领袖,称作单于。
秦始皇灭六国时,头曼趁着中原华夏战火连年、无暇北顾之际,出兵占了内蒙古阴山地区以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称的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秦始皇灭六国后,便派大将蒙恬率军征讨匈奴。蒙恬率军将匈奴驱逐出了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然后就修万里长城,当时主要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
2、匈奴建国,疆域比汉朝大两倍还多,还差点把刘邦覆灭了。
在刘邦刚刚完成对华夏的统一,建立了汉朝的时候,头曼的儿子冒顿单于也完成了对北方草原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并且出兵夺了汉朝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当时匈奴的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一带;南沿长城与汉朝相邻,并且还控制了河套和鄂尔多斯一带;西跨阿尔泰山,直到帕米尔高原与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为百蛮大国!
公元前200年,刚称帝不久的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匈奴,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围在山西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全靠陈平重金贿赂冒顿的妻妾才得以脱险。史称为“白登之围”。
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最开始是针对匈奴的。
就这样,汉朝在建立之初一直都是处于匈奴的压制之下,只能采取被动防御态势。到了汉武帝时,汉朝已历经几十年休养生息,有了深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于是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反击,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汉朝将士们与匈奴进行了三大战役,最终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给打得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来匈奴的处境日益困难,在内外交困之下就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南下归附汉朝,称为南匈奴。当初王昭君出塞,嫁的就是这个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
而当时那部分留在漠北的没有归附汉朝的匈奴便被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那时还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进贡,威震西域。这便让北匈奴膨胀了,还公然斩杀了汉朝派去西域的使臣。
对这种行为当然不能惯着,于是西汉名将陈汤带兵万里追杀,一直追到巴尔喀什湖畔(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取回了斩杀汉使的北匈奴单于的项上人头,使汉朝军威威震西域,莫敢争锋。
取回单于人头后,陈汤上书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便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著名狠话的由来。
4、汉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便是由匈奴率先开启的。
从东汉末年起,中原统治者们为了弥补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就对周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招诱,于是各族持续不断地向中原迁徙人口,其中便以匈奴、鲜卑等几族为最。
到了司马懿的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时,“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以匈奴为代表的胡人竟占到了中原人口的一半之数。
后来西晋刚建立不到三十年朝廷就发生了内乱,使国力空虚,军事衰弱。而匈奴等内迁胡人长期受到朝廷压迫,再加之他们并不乏称霸中原的野心,现在见到晋朝衰弱,自然就坐不住了,各族纷纷起兵反叛,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中,有个叫刘渊的,起兵建了一个名为“汉赵”的国家。正是这个汉赵国,于公元316年兵围西晋当时的都城长安,俘虏了西晋皇帝,一举把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匈奴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而后,各族胡人陆续在北方建国,史称“五胡十六国”。汉民族最黑暗的时代就此降临。
以匈奴为首的胡人对北方汉族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奴役和屠杀,中原汉人被杀到十室九空,尸横遍野,中原华夏满目疮痍,“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晋书》:匈,羯等胡人军队掠地千里,烧杀抢掠,中原汉室十室九空。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汉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而这也是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此后便消失得无声无息。那么匈奴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看下文。
1、有一部分匈奴被汉朝打跑到了欧洲,在欧洲大杀四方。
当时匈奴第一次分裂,有一部分南下归附汉朝的被称为南匈奴,而另一部分留居漠北便称为“北匈奴”。后来北匈奴还一度跑到中亚一带拳打脚踢,打得四方臣服,威名赫赫,结果因一时膨胀斩了汉使,在汉将陈汤“虽远必诛”的信念下,被万里追杀人头,自取了灭亡。
而当时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则一直过得富足安稳,其首领呼韩邪单于甚至还娶了中国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为妻。不料安稳的日子过了几十年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便对南匈奴百般压迫,激起了匈奴的反抗,降而复叛。
匈奴复叛几十年之后,国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南匈奴再次内乱发生了第二次分裂。这次同样有部分南下归附称为南匈奴,有部分留居漠北称为北匈奴。北匈奴国内天灾不断,又被东汉几番征伐,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举部西迁。
有大量学者认为:这部分西迁的匈奴,经过两三百年的迁徙和繁衍后,出现在了欧洲,他们一出现便杀得整个欧洲人仰马翻。首先灭亡了欧洲的一个强大帝国阿兰帝国,然后又四方征伐,并攻打欧洲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最后他们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匈人帝国。
后来匈人帝国的帝王,被西方历史中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猝死,在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庞大的匈人帝国迅速瓦解。随着帝国的瓦解,匈人退至匈牙利一带,最终消融于东欧大地,其混血后裔是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
2、五胡乱华时,匈奴在民族大融合的滚滚洪流中逐渐消亡。
匈奴第二次分裂时,当时匈奴国内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在外又面临着东汉的连年征伐。于是已归附东汉的鲜卑人乘势而起,趁匈奴势弱之际占据了蒙古草原,除了西迁的部分匈奴,有约40余万匈奴部众都悉数被鲜卑吞并融合。
同时,当时还有羯族、羌族、氐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与汉人杂居。中国北部、东部、西部,尤其是并州(今山西太原)、关中(陕西中部地区),都居住着大量胡人,胡人甚至都占到了中原人口的一半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杂居的各民族长期在一起生活,自然就会互相融合。
所以到了五胡十六国时,其实已基本上没有了纯种的匈奴人,而是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作铁弗匈奴。
十六国的最后一个政权“胡夏”就是铁弗匈奴建立的,同时这也是匈奴在历史中掀起的最后一点浪花。在立国仅24年后,胡夏便被一统中国北部的北魏给灭了。
北魏便是鲜卑拓跋家建立的政权。北魏建立之后,便把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一消灭、吞并,然后一统中国北方。
北魏一统北方后,同时也吞并融合了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然后全力推行汉化政策。比如改“独孤、拓跋”等胡姓为刘、陆、穆等汉姓。
同时,北魏朝廷从上而下的禁胡语,学汉语;禁胡服,穿汉服。包括生活习俗、礼仪习惯等一律仿照汉族,并且大量任用汉人为官,与汉人通婚等。
在北魏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下,北方的民族界限逐渐消除,各少数民族渐渐被融合,或者彻底汉化。而匈奴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逐渐地消逝在了民族大融合的滚滚洪流中。
一个在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落后的民族,在一个先进民族长期、密切、强烈的经济文化影响下,必然就会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
所以,古代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就是这样,在逐渐汉化的过程中慢慢消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