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取证倒置

发布于:2025-01-11 13:21:31

举证倒置是一种 法律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其核心在于将通常情形下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如果被告不能就此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

具体应用如下:

淘宝网服务制度:

淘宝网在2008年6月提出“买家申诉,卖家举证”的服务制度,这是一种举证倒置的体现,旨在保护买家利益。

劳动争议案件: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特定情形下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是为了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负担,确保劳动争议的公正处理。

专利侵权案件:

在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中,由被告承担证明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举证责任,这是为了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确保专利权得到有效保护。

医疗侵权案件:

在医疗侵权案件中,如果医疗机构不能提出具有合理说服力、足以使人信赖的证据,则医疗机构要承担败诉的结果。这并非举证责任倒置,而是举证责任转移的结果。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案件:

在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时,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一般侵权案件:

在一般侵权案件中,被告需要证明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受害人有过错,或第三人有过错,从而承担举证责任。

总结:

举证倒置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概念,它通过调整举证责任的分配,旨在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在不同的法律领域和案件中,举证倒置的具体应用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原则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