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殡仪馆的现代殡仪服务“三重奏”
发布于:2025-04-03 12:25:00
发布于:2025-04-03 12:25:00
锤炼技能、创新服务,在推动现代化殡仪服务的过程中,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有属于自己的“三重奏”。八宝山殡仪馆积极践行惠民、便民、利民的“三民”服务模式,以精心、放心、省心的“三心”服务标准,不断加大职工复合型、全面型、一专多能的人才导向培养力度。
立足服务温度 深耕民生厚度
八宝山殡仪馆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把群众关心的事看作“晴雨表”和“度量衡”,不断彰显殡仪馆的为民公益属性。
通过搭建“基地+项目+品牌+队伍+服务”五维一体殡仪服务体系,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八宝山殡仪馆用好“24小时银河专线”“清风司仪”“遗运先锋”“火玫瑰”和“国殡礼仪队”等亲民服务品牌,架牢倾听理解桥梁,促进情感连接更牢靠,突出匠心服务;同时,推广接待洽谈中心“三定、七询、一答疑”运行经验,引导各服务部门找准服务身份和定位,始终把群众需要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事”当“自家事”来干,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服务请放心”,用情缩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
聚焦文化、优化、绿化、美化建设主题,大力推进建筑美、装饰美、景色美、生态美环境建设,创建“四化四美”治丧服务窗口,全力推进整体形象提升工作,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环境典雅、服务一流的现代殡仪馆。“梅、兰、竹、菊”4个告别厅主题要素鲜明,家庭式告别的“文德”“文瑞”等告别厅简约实用、朴素大方。营造温馨的治丧环境,进一步缓解精神压力和悲痛情绪,更能实现“尊重逝者,慰籍生者”的愿望。
八宝山殡仪馆还重点完善“四个一”惠民工作机制,做到惠民政策“一册汇聚”、惠民服务“一线咨询”、惠民事项“一站服务”、惠民难题“一体联办”,执行6款普适性殡仪服务组合服务,完善63项便民惠民政策,创新多项“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专门设立回访中心,加强事后监督,定期召开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专题分析会,深入剖析问题原因及处置措施,通过典型案例讲解,从“等意见”到“找意见”,确保群众诉求常态化解决,促进服务意识提升。2024年收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表扬568次。
加强技能练兵 锻造服务“硬实力”
八宝山殡仪馆加强职工选拔任用、交流任职和实践锻炼,持续加大职工复合型、全面型、一专多能的人才导向培养力度。
在人才培养上,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机制,以专业能力培训为抓手,积极参加系统组织的全国殡仪馆建设与管理研修班,机构组织建设等专业培训班。
在技能练兵上,以全国大赛为契机,创新举办“千帆杯”殡仪服务技能竞赛和开展“奋斗为笔 青春为卷”班组长骨干集训营,引导全体职工结合岗位职责、工作实际,全面提升殡仪馆骨干力量职业技能,努力打造敢担当、善作为、高素质专业化殡仪服务队伍。
近年来,八宝山殡仪馆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殡葬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等大小荣誉及奖牌200余项。2024年,一人获得全国殡葬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5年一人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聚焦创新转型 推动形成现代殡仪服务新模式
为全面打造殡仪服务现代化建设体系,八宝山殡仪馆秉承“服务阵地全覆盖、服务团队全天候、服务资源全链条”的服务目标,以精心、放心、省心的“三心”服务标准和承诺化、人性化、专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五化”为工作指引,推动形成现代化殡葬服务新模式。
2025年,八宝山殡仪馆举办以“菁菁清风起,念念声回响”为主题的第九届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开展“念念声回响 余闻钟磬音”共祭活动、“菁菁清风起 春暖愈心安”心理疗愈活动、“漫漫人生路 春和景明时”公益宣讲活动,传承孝亲敬老、慎终追远传统文化,引导公众用鲜花祭奠、水溶祭祀、家庭追思等低碳环保方式寄托哀思。
结合信息化等前沿科技手段,八宝山殡仪馆优化信息系统模块升级,配合服务流程重置,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的全链条自动化流转,全面实现多项环节“一码通办”“一站办结”“少跑一次”等服务举措,确保殡仪服务更加规范高效、便民智能、清晰透明。对信息录入、服务预定、馆车接送、寄存办理等业务实行信息化全覆盖,可实时进行数智化动态追踪,实现操作可溯源化管理。
为凸显人文关怀,八宝山殡仪馆还依托楼、门、廊、厅等醒目阵地,打造集艺术美感与宣传引导于一体的文化矩阵,多措并举做好透明化服务共建信任,充分利用人文、科技与殡葬融合的成果,创新仪式厅个性化追思服务。
八宝山殡仪馆将以“生命至上、服务至诚”为核心理念,秉持担当、实干、创新、超越的“八字精神”,通过服务内涵的持续深化和服务品质的全面升级,持续打造“四个不一般”的服务品牌,不断强化了殡葬公益属性,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校检:孙扬 陈沙
审核: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