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沈报·第一视角】从机器人倒水到AI设计丝巾,未来已来!探展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发布于:2025-09-07 08:39:00

9月5日至8日,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主题,汇聚全球业界精英,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共话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路径,为推动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行走在各展区之间,浓浓的人工智能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从虚拟走向实体的重要方向,成为本届大会一大亮点。从人形机器人到智能巡检平台,从AI设计工具到智能训练系统,记者以第一视角深入探访,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如何深刻重塑工业未来。

与新松“灵巧手”的亲密接触

在新松公司展位,一款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记者走上前去,目睹了其“灵巧手”倒水的全流程——只见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精准定位饮水机和水杯位置,自主规划路径,双臂协同完成接水、端送等一系列动作,最终将水杯平稳递至记者手中。整个过程流畅、稳定,展现了其高精度定位与智能决策能力。

新松机器人不仅具备±0.05mm的重复定位精度,还能通过具身智能系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适应多种工业与生活场景。软件工程师韩慕鑫介绍,该机器人从本体、控制系统到核心算法均为自主开发,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平台化设计也便于后续定制化升级。

与腾讯“钛螺丝”平台的智能对话

在腾讯展区,搭载Tairos(钛螺丝)开放平台的多款机器人正在与观众互动。记者尝试与一台人形机器人对话,它不仅能准确理解问题,还可结合环境信息做出实时反馈。现场技术人员邱燃表示,该平台相当于为机器人装上“大脑”,整合了多模态感知、任务规划等AI能力,支持双足、轮式、四足等多种机器人构型,目前已在家电、汽车等行业落地应用。

现场最受欢迎的当数腾讯“小五”人居环境机器人,不少小朋友围拢与其互动,体验人工智能带来的生活便利。

与巡检机器狗共探“黑暗巷道”

辽宁双智赋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智能巡检机器狗,引起记者浓厚兴趣。在模拟黑暗巷道的环境中,记者通过手持终端发出指令,机器狗迅速响应,启动激光雷达与视觉摄像头,自主开展巡检作业。它不仅能够快速扫描获取现场实景三维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结构损坏,还能实时回传数据、生成报告,并在电量不足时自动返回充电桩补充电量。

产品工程师纪博文介绍,该机器狗支持0℃至40℃极端环境下的持续工作,最大巡检距离超7公里,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巷道、城市管廊等危险或受限空间,有效替代人工,保证数据采集安全与高效。

“超级大脑”控制机器人完成多种任务

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展区,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以及机械臂正独立完成多种工业作业任务。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类人形双臂机器人在完成精密装配后,又转向另一个工位进行检测作业,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科研人员介绍,这得益于该所自主研发的“工业具身智能控制核心平台”——一套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和自主决策的“超级大脑”,着眼于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实现一脑多机,可以支持不同本体构型和多类型的机器人完成多工艺训练与多场景泛化学习。目前,该平台已在半导体、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初步应用验证。

用“飞图画笔”设计专属丝巾

在沈阳飞图画笔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台,记者亲身体验了AI设计平台的高效与创意。工作人员肖英昊引导记者输入“海洋元素”“渐变色彩”等关键词,不过数秒,系统便生成多款丝巾花型设计方案。记者选择其中一款进行微调、放大和细节优化,最终生成一张可直接用于生产的原创花型图。

该公司专注于纺织行业AI设计,依托自研大模型和百万级高质量数据集,实现从文本、图像到花型的快速生成,有效解决行业原创设计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目前,该平台已在葫芦岛泳装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好评。

记者手记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不仅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更是一次产业的动员。从灵巧手到机器狗,从智能平台到AI设计,“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工业全链条,推动人机协同、智能决策、柔性生产成为现实。未来,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还将持续释放赋能效应,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强劲智慧动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摄影:李浩、安呈浩 视频:杨士明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