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一包,男子反复咳嗽确诊肺癌!没想到,福建医生“画”了张地图救回他
发布于:2025-07-05 12:38:00
发布于:2025-07-05 12:38:00
【来源:福建卫生报】
“咳咳咳……”福建62岁的廖师傅握着CT报告,手止不住地颤抖。
作为跑长途的货车司机,廖师傅的“行车标配”是:方向盘旁永远有一盒烟。过收费站时,点一根;夜里开车,困得睁不开眼时,猛吸两口;甚至连吃饭时,烟都夹在指缝里。
30年来,每天2-3包烟,成了廖师傅行车路上的“提神利器”。
直到上个月,廖师傅的咳嗽突然变本加厉。廖师傅说,“以为是感冒,吃了药没好,才去老家医院做了人生第一次胸部CT。”
结果出来的瞬间,他觉得天塌了:右肺上叶有两个结节,高度疑似恶性肿瘤。
廖师傅的“提神烟”变成了“催命符”,一家人的心都揪紧了。
肺功能差到“没法麻醉”
一个“笨办法”救了他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廖师傅一家找到了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胸外科主任林绍峰。
经检查,廖师傅被确诊为重度肺功能障碍肺癌。
林绍峰看完CT报告,皱起眉头:“两个结节都要切,但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你长期吸烟,肺功能指标不足正常人的40%,连普通麻醉都扛不住,怎么手术?”
更棘手的是,廖师傅肺部较大的结节,位置紧贴肺门大血管——无论是穿刺活检还是消融,都可能碰破血管,造成大出血致命。
廖师傅的胸部CT,可见肿瘤紧贴肺门大血管。
“必须手术,但得先把肺‘养’好。”林绍峰给廖师傅制定了“训练计划”:严格戒烟!家人把家里的烟全扔了,廖师傅犯烟瘾时,就嚼口香糖、含薄荷糖;做药物吸入雾化改善气道;每天做呼吸训练——“吸气……屏住……慢慢呼”。
两周后,廖师傅的肺功能勉强达到了手术门槛。
用“三维地图”拆弹
手术像走“迷宫”,每一步都要准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廖师傅的肺部条件经不起右上肺叶“全切”,必须精准切除肿瘤,同时避开周围的血管。
林绍峰团队想出了个“妙招”——三维重建“数字地图”。
他们把廖师傅的肺CT数据导入电脑,构建出立体的肺结构模型:动脉、静脉、支气管等组织结构,像“血管迷宫”一样清晰。两个结节的位置清晰地标注了出来,甚至还能看到结节与血管的“亲密距离”。
“就像提前画了一张‘手术地图’。”林绍峰说,“我们能预判每一步该怎么走,避免碰破血管。”
手术当天,林绍峰结合术前规划的“手术路线”,将肿瘤周围的血管一根根分离出来,像剥洋葱般层层揭开,完整游离出整颗肿瘤并将其切除,同时一并切除位于尖段的结节。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了术前判断:两处结节均为浸润性腺癌,与术前判断不谋而合。短暂休整后,廖师傅还将根据切除的肿瘤基因检测结果,返回医院进行下一阶段综合治疗。
“这类手术不同于标准手术方式,风险大,但只要通过团队协作和精准操作,就能帮患者闯过这一关。”林绍峰提醒,长期抽烟的人,一定要定期做胸部CT——“烟里的焦油、尼古丁会慢慢‘腐蚀’肺,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晚了。”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张帅
通讯员:林春梅
编辑:菲菲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