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寿光】产业兴 土生金 乡村振兴的圣城探索与实践

发布于:2025-08-26 09:46:00

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主体。

近年来,圣城街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锚定“强村富民”根本目标,结合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探索集体经济增收与群众致富协同发展的多元路径,各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村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同时,以政策为媒,引导辖区企业凭借自身多元业务布局与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企业+农民”双赢。

近日,记者走进圣城街道南魏村和范鲜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路感受这片热土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新“丰”景。

在寿光,说起“南魏村”,或许有的人还不甚了解,但是一说“电动车市场”“钢材批发市场”,很多人便恍然大悟地说一声“哦”,然后再次惊叹道:这么多市场,都是这个村的?真了不起!

圣城街道南魏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城中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在原有电动车市场、钢材市场、五金市场、旧货市场及沿街商铺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项目、新业态,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1400万元左右。

产业兴旺筑牢振兴根基

电动车市场人来人往,顾客挑选着心仪的车子;钢材市场车水马龙,工人仔细地装卸货物;沿街商铺里,烟火气十足……培育发展特色专业市场,放大商贸物流空间,成为南魏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密码”。

“1998年,我们借助益羊铁路从本村经过的优势,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寿光最大的钢材批发市场。当年就收回80万元承包费,仅用一年半就全部回本。”南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兴站在村西的钢材市场边,指着往来穿梭的货车向记者介绍。

寿光市瑞青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翠青是钢材批发市场的第一批租户“。第一次来,我就看中了这里的优势。”她表示,凭借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多年来,“南魏钢材批发市场”始终在周边钢材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该市场已形成“钢材交易+物流仓储+生活服务”生态圈,日均吞吐量超百吨,年交易额过亿元,每年为村集体贡献500余万元。

南魏村不只一个市场。“买电动车去南魏”,这句话早已深入寿光人心。“今天卖了30多辆电动车,尤其是有了‘国补’政策,销量很不错。”南魏电动车市场雅迪品牌服务商李伟坡告诉记者,他2003年7月就来该市场经营,一待就是20多年,其商铺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市场交通方便,名气大,在这儿做生意踏实。”目前,该市场已汇聚了爱玛、雅迪等知名品牌,涵盖两轮、三轮电动车及二手车交易,还融入了新能源光伏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00万元收入。

创新布局开拓发展新路

“以前旧货市场堆着不少杂物,占地方也不美观。”周兴指着一处施工规划图介绍,“我们打算把这里改造成2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计划今年年底建成投用。”他解释,电动车市场空间有限,商户仓库大多设在市场外面,距离远、租金高,新仓储建成后,商户取货、存货更方便,还能为村集体新增年收入200万元,“既改善了环境,又盘活了资源,一举两得。”

人流物流的汇聚,催生了沿街商铺的繁荣。该村抓住机遇,适时规划建设沿街商铺,吸引众多商户入驻,从最初的简单配套服务店铺,逐渐发展为业态丰富的商业街区。如今,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商品零售、婚纱摄影、特色餐饮等业态多元,与村内的电动车、钢材、五金等专业市场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每年稳定为村集体创收150余万元,有效释放了区域消费潜力。

“村里正推动商户拓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线上渠道,与物流企业合作降低运输成本,构建购车、上牌、维修一站式服务体系;原旧酒瓶回收场地将引入汽车检测线项目,预计年增收50万元……”说起今后的发展蓝图,周兴信心满满。

民生改善暖透百姓心窝

“村里福利待遇越来越好,卫生室、幸福食堂样样齐全。”在南魏村新建卫生室,前来拿药的村民魏大爷乐呵呵地说。2024年,该村投资对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诊断室、药房等科室齐全,村民在家门口保健、看病更方便。

在南魏村,村集体收入正不断转化为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近年来,该村加大民生投入,村里道路更平坦通畅,水电暖供应更稳定安全,同时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

南魏村的蝶变,是圣城街道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圣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指导各村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培育出一批专业市场和商业街区,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如今,街道多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千万元,乡村振兴的画卷越绘越精彩。

农产品预制菜产业的中央厨房一头链接产地田头,一头链接市场餐桌。当下,预制菜行业正迎来消费升级与健康需求的深刻变革,在这场产业转型的浪潮中,位于圣城街道的潍坊范鲜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率先破局,以高端定制为切入点、以零添加工艺为核心、以私域电商为纽带,成为预制菜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走进范鲜社,展架上陈列的四十余款预制菜产品,既有适合家庭日常的便捷菜品,也有针对特殊人群的定制款,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现着企业精深加工的实力。该企业2022年进军预制菜领域以来,积极调整战略,满足市场多元需求。公司总经理郝庆荣告诉记者,通过减少走量“大路货”,引入佛跳墙、盆菜等高附加值、高定制产品,并精研细分市场,企业在高端定制与细分需求中找到了增量,让产品从“走量”迈向了“提质”。

这种转型的核心,是对产品价值的重塑。郝庆荣举了个例子:针对减肥人群对热量摄入的严格要求,企业研发团队可以按照每日热量标准定制一周菜品,并以“3天配送一次”的模式确保食材新鲜;对于老年群体,则推出低盐、软嫩的专属套餐,从食材选择到烹饪方式都精准匹配需求“。现在研发实验室里还有60多款储备菜品,都是按不同人群的‘口味清单’‘健康需求’量身研发的。”郝庆荣说,从“批量生产”到“按需定制”,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围绕健康美食的理念,范鲜社坚持使用优质天然食材,摒弃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进一步促进产品品质升级。郝庆荣表示,公司建立了预制菜研发团队,与高校合作,进行食品保鲜工艺的提升;与餐饮行业资深人士交流,进行特色食品向预制菜的定向转化;与各大食品生产企业合作,更新设备,稳定工艺……面对快速成长的预制菜市场,圣城街道指导企业进一步扩大食品深加工产能,升级装备水平和加工档次,抢占国内预制菜市场。

渠道的创新则为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依托寿光发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范鲜社一边布局电商平台,一边深耕私域流量。在微信社群里,客服会根据用户反馈调整菜品口味;通过直播展示生产过程,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品质。“上个月个人终端用户销量达16万单,日平均5000单,整体销售额达600多万元。”郝庆荣说,线上渠道已成为企业强劲的增长引擎。

范鲜社躬身实践的故事,是圣城街道众多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圣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预制菜企业和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到预制菜产业增值收益,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近年来,街道把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产业强镇的重点,发挥预制菜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以“品质化、品牌化”为导向,引导企业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预制菜产业正以健康品质与高端定制,引领新潮流。(记者王秀慧 通讯员王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