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着力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发布于:2025-04-20 10:25:00
发布于:2025-04-20 10:25:00
每天下午3点,和老伙伴们沿着庆凯桥东岸遛弯儿,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滨河路社区李茂林老人雷打不动的习惯。
桥上是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桥下是干净整洁的道路。道路两侧的绿化“一步一景”,色彩鲜活、可爱萌动的墙绘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这里的居民们体验到了“家门口升级的幸福感”。
这种“家门口升级的幸福感”,是“改造”出来的。
滨河路片区,东至通道南街、南至西顺城街、西至扎达盖河、北至新华西街,总面积0.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82户、3043人。辖区建筑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类基础设施陈旧,居民居住条件亟待改善。
2024年,回民区秉持“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的城市更新理念,对滨河路片区进行综合改造,将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改造、“夹心房”改造、滨河空间改造和供水保障等工程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
小区变“景区”,下楼就能买菜、收发快递,出门就有公园、绿地,打开手机就能享受物业、社区提供的智能化服务……这些都在滨河路社区逐一实现。现在的滨河路庆凯桥片区已经成为首府新晋网红打卡地。
和李茂林老人有相同感触的,还有在南京工作的姜楠。
清明节假期,姜楠回到呼和浩特探望父母。4月5日,姜楠带着父母来到中山西路购物,道路两侧新栽植的国槐吸引了她的目光。“非常期待槐树开花的季节,届时满树繁花,香气弥漫,将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独特的韵味。”姜楠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前不久,作为贯穿城区、全长约2.5公里的回民区中山西路完成了一场“绿色升级”。今年以来,回民区聚焦中山西路两侧行道树,开展栽植、补植以及养护工作,共栽补植86株一级国槐。所选国槐胸径均在25厘米以上,分支点为2.6米,总高度达6米以上。
春花秋叶、四季有景、一街一景。在回民区,许多像滨河路社区和中山西路街区的喜人变化正在悄然发生,而这些改变都源于回民区一直以来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回民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以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用“绣花功夫”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民生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幸福实景”。
192个小区和125座换热站升级改造如期完工,46个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完成,13条道路积水点、6条道路雨污管网改造竣工,2.8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完成更新,26座二次加压泵房建成运行、90个小区“供水难”问题全部解决,改扩建停车场11处、释放泊车位7086个,增设充电桩1200台,在新华广场南侧布局全市首个第三代智能停车场,另有10个“再生资源分拣回收”试点建设完成。森林覆盖率达30.0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03%……
2024年,回民区突出精细化抓品质,城市功能更趋完善,城市管理更有温度。
2025年,在做好全要素、高品质优化提升和长效管理的基础上,回民区将分片推进什拉门更城中村改造,实施大庆路破产国企宿舍楼原址重建、水磨街平房区更新改造工程。探索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机制,高标准改造50个老旧小区。对呼钢片区、沿河片区地下管网进行综合改造,打通群艺馆西巷等6条断头路。完成62条主次干道绿化补植,维护提升40处口袋公园、25公里城市绿道。实施4处大型停车场改扩建项目,新增智能化泊车位2000个,增设充电桩1200台。新建3处便民市场,打造巴彦树贵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此外,推动数字城管平台全面接入首府“城市大脑”。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完成一间房村、倘不浪村建筑节能改造,养护提升攸攸板至井尔梁等4条道路,推动二环以外8个小区纳入城市供水管网。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如今,回民区“聚焦环境优品质,建设宜居城区”的生动实践,已经结出甘美的果实。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张璐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