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十余年志愿服务超14000小时!他是怎么做到的

发布于:2025-04-17 11:24:00

注册满两年且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500小时,才能获评五星级志愿者。这个标准,是对志愿者长期奉献的一种认可。但马成朋的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了惊人的14000多小时。和评定标准相比,这一数字堪称“一骑绝尘”。

马成朋,1974年出生,安徽无为人。2003年,马成朋来到北京工作生活。初到北京,他就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这份温暖在他心中种下了志愿服务的种子。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并招募城市志愿者。当时,作为厂家代表在西单购物中心工作的马成朋,人生中第一次穿上了蓝色的志愿者T恤,投身城市志愿服务。在人来人往的西单购物中心,马成朋为来往的游客指路,还推荐游玩路线,让五湖四海的朋友感受到北京的热情。

“做志愿者能帮到许多人,这种满足和快乐是挣多少钱都换不来的!”这一段志愿服务经历,仿佛一束火花,点燃了马成朋做志愿者的热情。自此以后,马成朋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几名安徽籍的老乡一起上山捡垃圾,参加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助盲人阅读的活动。

既然大家都有一颗志愿服务的心,为何不组织起来,吸引更多人一起参与志愿服务?2015年,京徽志愿服务总队成立,马成朋和同乡们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总队建立之后,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也就不再区分地域,招募了更多热心市民以及青年学生做志愿者。”马成朋说。

作为志愿服务总队的负责人,马成朋带领志愿者们参与北京站、北京朝阳站、北京西站等地春运、暑运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遇到老年人、残疾人、做完手术的患者,马成朋都会主动上前,用轮椅免费将这些乘客送进火车站。一送一接之间,传递了温暖与关爱,让许多旅客深受感动。

2021年,北京朝阳站开通。马成朋注意到车站傍晚出租车排队时间长,造成许多老人和儿童旅客出行不便。为此,他组织身边的朋友和老乡,组成了一支“学雷锋爱心车队”,在春节前后和国庆等出行高峰期,专门利用私家车免费接送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旅客。

“您好!您带着小朋友和这么多行李,需要帮忙吗?”在北京朝阳站出站口服务的马成朋,看到带着很多行李的旅客,就主动上前询问。看到马成朋这么热情,乘客把他误认为黑车司机。“不过,后来他们注意到我身上的蓝马甲,还是选择相信了我们。”马成朋说。

“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人,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帮助。”马成朋的行为也带动了家人,他的女儿和儿子也早早地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一对盲人夫妻准备春节返乡,出行面临难题。马成朋决定为这对夫妻提供帮助。“我今天也去!”当听到父亲要为盲人夫妻引路时,还在读初中的女儿马菡毫不犹豫地表示要一同前往。

寒冬腊月,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在脸上。马成朋带着女儿,从马家堡出发接上这对盲人夫妻。地铁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引导着盲人夫妻,换乘时也时刻留意着他们的脚步,生怕有任何闪失。经过一路辗转,终于将盲人夫妻安全送到了四惠客运站。“通过这次志愿服务,女儿变得更加懂事、热心,懂得主动关心他人、奉献爱心了。” 如今,在马成朋的影响下,全家总动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一家四口累计志愿服务时长高达28900小时。

从路口、火车站的日常值守,到奥运、国庆等大型活动的服务保障,十多年来,马成朋几乎牺牲了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投身于志愿服务,身影遍布北京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带动下,京徽志愿服务总队在“志愿北京”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超过1万人。如今,为了让志愿服务更规范、更高效,马成朋将自己志愿服务的经验传授给了更多志愿者骨干。“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他人解决一些难题,我心里就特别满足。”马成朋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