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强化人才链支撑 激活发展源动力
发布于:2025-04-24 11:35:00
发布于:2025-04-24 11:35:00
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正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人才,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5年晋江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强调,要强化人才链支撑作用,用好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创业合伙人试点、人才科创飞地载体,持续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
在做强实业、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晋江正铆足干劲,以人才链为引领,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力将人才引领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政企合力推动八方英才聚晋江
“公司选择落户晋江,看中的是晋江完整的产业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先行落地项目带来的诸多发展机会。”2023年,泉州吾芯必达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刁志峰,带着一支5GAIoT智能芯片研发团队,从苏州来到晋江创业。
两年间,刁志峰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三款领先全球的行业专用5GAIoT系统级芯片,并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
谈起与晋江的结缘,刁志峰笑称“皆因一场大赛”。在第七届“海峡杯”福建(晋江)创新创业大赛上,刁志峰的项目从超百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彼时,刁志峰不仅获得政府给予的300万元创业补贴、厂房3年免租等福利,其团队成员还被认定为晋江市优秀人才,享受交通补贴、购房补贴、重大专项经费配套等政策优待。
“从开始对接,到落地厂房,再到政策优惠,一路走来,党委政府帮了我们很多,也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晋江对人才的重视。”刁志峰说道。
创新之道,在得人。
近年来,晋江围绕“产业聚才”,通盘设计实施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立足强链补链,编制现代产业体系人才目录图谱,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核先进技术应用等新赛道产业,落地睿斯科、正大医药、高仙机器人等128个产业链项目,带动全年新增泉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64名,培育技能人才6206名。
企业是人才的主要使用者,更是人才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多年来,晋江不拘一格“求”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充分授予企业人才评价主导权。企业认定的人才,政府每月发放补贴,“照单全收”。
茂泰(福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王燕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推动公司管理革新的主要贡献者,王燕被公司自主认定为晋江市第五层次人才。现在,她每月能领到政府津贴,还享有购房补助、子女入学、健康体检等配套待遇。
“是不是人才,民营企业可以说了算。”晋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晋江市已累计支持302家企业认定人才1185名。从凝聚共识到政策支持,晋江全面激发企业尊才、爱才、育才、用才的内生动力。
飞地引才 拓宽聚才汇智新路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四链”融合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人才资源协同整合。
然而,作为一个县级市,晋江也面临着县域创新资源匮乏的共性问题:领军人才难引进、高端人才难留住、核心成果难落地。
如何破题?晋江另辟蹊径,创新“飞地孵化”模式,通过柔性引才,实现“研发在外地、转化在晋江”的创新协同。
去年以来,晋江相继在中部腹地(武汉)、南部沿海(深圳)、西部枢纽(西安)筑巢引凤,先后落地晋江(武汉)离岸创新孵化中心、晋江市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晋江(西安)离岸创新中心等人才科创飞地。
作为首批入驻晋江市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的晋江企业之一,福建省万物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感叹道:“我们公司对技术研发人才的需求高,能够在晋江市湾区创意创新创造中心落地办事处,解决了我们在深圳落地贵、落地难、人才招引无门等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晋江通过3个人才科创飞地,累计对接项目超百个,成功落地企业12家,并开展多项专利转让和技术委托开发;同时,辅导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个,推荐申报省、泉州市各级创新创业和人才项目超10个,飞地“双招双引”功能逐步显现。
“今年,我们还将布局上海等科创飞地,通过‘借巢栖凤’,打通人才项目在异地孵化与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晋江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外,晋江还将用好产业链特聘专家团试点、创业合伙人试点等载体,持续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破高端创新资源薄弱、支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瓶颈,晋江围绕产业创新需求,以“平台+项目+人才”方式,先后落地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省集成电路创新实验室等13家高能级平台,实现主导产业科研平台全覆盖。目前,“国字号”平台在晋高层次人才280人,服务企业678家,达成产学研合作及技术服务项目826项,带动投资2.78亿元。
厚植沃土 涵养“近悦远来”生态圈
人才成长发展,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还要涵养“热带雨林”式人才发展生态,构筑起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
走进位于青阳街道的芯福苑超高端人才社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安静的小区内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周边配套也很齐全,小区的整体环境很温馨,让我有家的感觉。”去年底,毫束半导体(晋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刚,就把公司从北京搬到了晋江,并入住芯福苑超高端人才社区。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可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热场光源的头部企业,张刚的公司现已为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厂商和头部晶圆厂提供国产替代方案。
对于晋江优化留才“生态圈”的举措,张刚赞不绝口:“晋江的人才政策很贴心,也坚定了我到晋江创业发展的信心。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来到晋江,共同推动晋江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安其业才能尽其才,尽其才才能成其业。为了让人才在晋江干得好、留得住,晋江聚焦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以“食住行、医教养、游乐购”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主线,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圈。
2016年12月,晋江市委、市政府采取“以购买为主”的方式建设国际高端社区,包括“国际社区”(用于保障工程师级别人才)和“超高端人才社区”(用于保障高端管理人才和外籍人士)两种类型,让人才来晋江即可“拎包入住”。
近年来,晋江又先后实施来晋求职免费住宿、住房租赁优惠政策,筹集建设10328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打通各类人才来晋“首住”难题。
此外,晋江还从流程上提供“贴心”服务,不仅实行“管家式”人才服务,落实“个性化”服务保障,还从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主动提供帮助,畅通重点人才就医体检“绿色通道”,持续造优人才发展“软服务”。
多措并举下,晋江人才总量不断倍增。截至目前,晋江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8.86万名,数量位居福建省县域前列。
(记者 李玲玲)
来源:晋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