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孩特长班”
发布于:2025-07-01 15:01:00
发布于:2025-07-01 15:01:00
在沧州,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如同天上的星星,独自闪烁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孩。他们可能对声响充耳不闻,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
沧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美术系的大学生们为这些星孩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
“打开一扇门”
家长们为了星孩们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些星孩,想要学习特长、接触艺术,几乎是一种奢望。
“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浩浩(化名)是一名孤独症孩子,因为不能与人交流,只得待在家里,由妈妈全职看管。
“其实,我知道,孩子待在家中对他的康复没有一点儿好处。”浩浩妈妈说,直到她认识了“星月社”的发起人王珍平。
“我把沧州的孤独症家庭团结在一起,让大家抱团取暖。” 王珍平通过成立“星月社”,为沧州几百个孤独症家庭提供支持,并获评“沧州好人”。
2023年,王珍平经相关部门联系到沧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的大学生。
当大学生们了解到孤独症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却因种种限制无法实现时,内心被深深触动了。
“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这个想法在大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于是,这些大学生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周六日为孤独症孩子们免费开设音乐班和美术班。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特长,为这些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门。
消息一经传出,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积极响应。很快,两个特长班组建了起来。
运河区幞园社区把活动室无偿提供出来,作为孩子们上课的场地。
场地有了,大学生老师也有了。家长们非常激动。
“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学习特长了。”浩浩妈妈高兴地说。有的家长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惊喜转变
音乐班和美术班不仅坚持了两年的时间,还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小宇(化名)两岁的时候被确诊为孤独症。刚上美术课的时候,小宇连画笔都拿不稳,对画画更是毫无兴趣,如今能够安静下来,用画笔画出心中的世界。
小辉(化名)刚学画画的时候,也安静不下来,一会儿跑出教室,一会儿打翻颜料。
每到这个时候,大学生们总是在一边陪着他,等他安静下来。现如今,小辉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一幅画。他的画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纯真与想象力。
小明(化名)仅仅用画笔在纸上画下了几道水彩,也得到老师们的表扬。
小惠(化名)在画画上有“天赋”。只要一坐在画板前面,她总是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画画中。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小惠的画作被爱心人士看中,得以出售。这不仅是对小惠绘画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努力和成长的鼓励。
在音乐班,孩子们的进步同样令人欣喜。
小红(化名)曾经不敢发出声音,对周围环境充满恐惧,如今能够站在教室里,大声唱出一首完整的歌曲《红星闪闪》。她的歌声或许并不完美,音准也不是十分准确,但那充满童真的声音,却是老师和家长心中最动听的旋律。
小光(化名)从一开始拒绝进入教室,到后来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待上课;从不敢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到学会在上课前大声说“老师好”,下课后说“老师再见”……
这些看似简单的改变,背后却是家长孩子们的努力和大学生们的付出。
爱心接力
在音乐班,沧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的黄乃丹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之一。
黄乃丹是唐山人,今年上大学二年级。“难忘第一次上课时的场景,我虽然提前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但面对这些孩子,我还是有点儿不知所措。”黄乃丹说。
每次上课,黄乃丹会和解文雅、崔桂月、蔺佳亿等同学耐心地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唱歌。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学习唱歌或许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孤独症孩子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
有的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会突然起身乱跑;有的孩子对声音敏感,听到歌声会捂住耳朵哭闹。
黄乃丹和同学们从未有过一丝抱怨,他们总是用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笑容安抚着孩子们。当遇到闹脾气的孩子,他们就会拉着孩子的小手,一边打着拍子,一边慢慢哼唱,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作为音乐班的负责人,为了能让这些孩子更好地学习音乐,黄乃丹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选曲子。
她不仅要考虑曲子的难易程度,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孩子们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好曲子后,她又会认真地打出谱子,将复杂的乐谱一点一点简化,以便孩子们能够学会。
“我和同学们用了半年的时间,教会了孩子们唱《我和我的祖国》《红星闪闪》两首歌。”黄乃丹说,“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还会问孩子们喜欢听什么歌曲,有的说喜欢《学猫叫》,有的喜欢《拍皮球》,我们就唱给他们听。”
在美术班,大学生张紫涵和韩宏冉、王仁杞等同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张紫涵今年在美术系上大一,是邢台人。她是美术班组织者,也是负责人之一。
“我的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报名参加这项活动。”张紫涵说,对于这些孤独症孩子,他们要拿出自己最大的耐心、细心、恒心。
教孩子们握笔,对于张紫涵等人来说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的孩子手指力量不足,握不住笔;有的孩子会突然将笔扔掉。张紫涵就轻轻地握住孩子的小手,一点一点调整姿势,耐心地引导。
在教水彩画时,有的孩子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
张紫涵和同学们就一边教孩子一边收拾,即使自己的手上、身上脏了也不在意。
每次上完了课,张紫涵都会和同学们点评孩子们的画。“目的就是表扬一下孩子们。”张紫涵说。
一批大学生毕业了,下一批大学生就会接过这个“任务”。“这是一场爱心接力,我们就是从上一届师哥师姐那儿接到的任务,相信我们毕业了,会有师弟师妹继续把这两堂课上下去。”黄乃丹说。
无悔付出
在与孤独症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始终用温暖和耐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
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每当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都会给予最真诚的赞美。
“你真棒”“画得真好”“唱得真好听”……这些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孤独症孩子们的心里。
“每次去上课前,小光总是特别高兴。”小光妈妈说。
对于这些孤独症孩子们来说,这些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在孤独症孩子小辉的眼中,音乐班和美术班就是他最快乐的天地。“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了,孩子会伤心很久。”小辉的妈妈说。
家长们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感激。
小宇的妈妈含着眼泪说道:“以前孩子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外界接触。自从上了这个班,孩子变得开朗了许多,也愿意尝试新的事物。真的很感谢这些大学生们,是他们给了孩子上兴趣班的机会。”
王珍平看到大学生们每次来上课时交通不便,便提出要为他们报销打车费。
但是,只要时间允许,这些大学生们会选择乘坐公交车,这让王珍平非常感动。“这些大学生在我的眼里,也是一群孩子,他们特别懂事。”王珍平说。
而对于大学生们来说,这段经历同样意义非凡。他们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放弃了与朋友聚会、外出游玩的机会,但从未后悔。一位大学生感慨地说:“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教孩子们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记者 祁晓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