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之城·倾听一座城丨徽州记忆

发布于:2025-04-22 15:57:00

晨雾,在渔梁坝的苔石上凝结成珠

微风,吹开新安江的碧色涟漪

你听

在这座被时光雕琢了2200年的古城歙县

青石板上回响起千年跫音……

这是黄山市歙县棠樾牌坊群(2024年7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古村镇对于徽州大地而言

如同岁月留下的明珠

镶嵌在山水之间

大红灯笼扮靓徽州古城(2024年1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漫步许村

恍若翻开一部立体的营造法式

二百余处元明清古建筑装订成时光书简

这不是寻常村落

这是徽派匠魂凝固成的立体编年史

这是2025年3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拍摄的北岸廊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当秋色漫过晒匾

阳产村的整座山岗

便成了盛满五谷的陶瓮

360余幢黄墙黑瓦的土楼依傍山势

层层叠叠

由山脚向山顶蜿蜒伸展

与山川深林相融

2024年9月22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阳产村村民在晾晒收获的农作物。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这里的人们以“红壤为墨,山木为笔”

在陡坡上书写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那些追逐光影的镜头或许不知

丰收

本就是大地的行为艺术

黄山市歙县阳产村村民在土楼前晾晒农作物(2024年9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史诗

那么民间艺术便是跃动的灵魂

竹骨为筋,宣纸作鳞

歙县鱼灯是游动在夜色里的古老图腾

当百盏鱼灯蜿蜒过棠樾牌坊

古村的巷道便成了星河

驮着徽商远行的梦

游向人间烟火

2024年12月31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村民舞动非遗鱼灯,吸引了众多游客。新华社发(施亚磊 摄)

亦浓亦淡是徽州的烟雨

也是化开在歙砚上的徽墨

一凹砚池能收尽黄山云雾

半锭玄霜可磨透唐宋月光

2024年11月27日,学生在安徽省行知学校徽墨实训课上为徽墨描金。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歙县不是地图上的坐标

而是流动的文化长河

她是汪道昆笔下的新安江水

也是胡适记忆中的绩溪茶担

更是乡村振兴的山水文章

2025年2月16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绽放的梅花与徽派村落民居相映成趣(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当石潭的云海漫过昌溪古村

这片土地

正以歙砚的细腻锋芒

镌刻时光的印记

一面是墨色沁润的过往

一面是重彩飞扬的新篇

每一笔每一划

都惊艳了时光

这是2025年3月24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拍摄的北岸廊桥和周边风景(无人机照片,画面下方为北岸廊桥)。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

配音:胡函博

记者:白斌、屈彦

视觉设计: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